十年了,我还在
相信种子,相信岁月
山西运城国际学校 | 南明教育旗下学校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做一个自我实现着的自由人
深夜两点多,醒来。运城,雨已停,四下静寂。
读到雾满拦江一篇文章,《是选择决定了你的一生,而不是努力》。和他大多数文章一样,缺乏真正深邃的洞见,但是说出了一些习焉不察的常识。然而,这篇文章的标题触动了我。“人生即选择,选择即命运”,对我而言,这半生确实是被选择决定的,而不是努力。
1
在我父母的眼里,我是软弱而懒惰的。
我从小就各种偷懒,最怕做作业,一点点小的聪明才智,一多半用在和老师斗智斗勇上。小学时老师抽查作业,各种造假,多数时候能够蒙混过关,被发现后则免不了挨揍。有一个民办教师,最喜欢用手掌斜劈我的脖子,生疼。后来有一年暑假(大概四年级吧),迅速“做完”了暑假作业,偶尔,父亲检查我的作业,发现我根本没有计算,答案是乱填的,于是,被狠狠地打了一顿。——总体而言,我是很少挨打的。挨打,基本都与这类事有关。
不过我的成绩很好。成绩好,并不见得是智商高,我一直自认为智商很平常。可能跟我喜欢阅读,以及内向的性格有关,再加上其他一些机缘。而且小学主要在农村长大,周围也没有什么令人肃然起敬的竞争对手,有几分“山中无虎,猴子称王”的味道。
初中时成绩表面仍然很好,其实很不稳定。表面很好,是因为自尊心强,不想输给几个非常聪明的女生;不稳定,是因为早就心猿意马,而且因为从小读书的缘故(现在看来其实也没有读多少,品质极其有限),那时候开始写各种诗歌、散文和小说,甚至动了写长篇的念头,浪费了不少稿纸。后来父母改志愿让我上了中师,从而错失了上大学的机会。但我自己知道,潜意识里,上中师也是我的选择。因为我骨子里也是厌学的(这与成绩无关),读中师可以逃离那种压力,过上所谓的无忧无虑的生活,何乐而不为?现在想想,可谓胸无大志呀。
读中师果然“无忧无虑”,更与努力无缘。有过考师专师大的机会,但是最终连报名考试的勇气都没有,因为自己知道学业上荒废甚多。
所以今天我做教育研究,对学生的懒惰,有着深刻的理解。父母老师习惯于“怒其不争”,但是,如果不能点燃孩子的学习热情,不能将学习本身引向意义,仅仅靠一个虚幻的未来,怎么能激励一个孩子长久的努力呢?
2
接下来的读书和教学生涯,时而勤奋时而懒散,两种状态交替进行。
勤奋是因为危机感,从文凭危机到教学危机,敦促着我在生活中的某一时刻奋发。一旦危机过去了,又开始堕落。所以,有过许多凌晨三点起床的时刻(就像今天),也有过许多麻将桌旁的不眠时光。
好在周围的环境也就那样,一努力,也就出人头地了。
后来,大概2000年以后,网络尤其是BBS的兴起,忽然让我的命运有了一个转机。先是热情被点燃,交际圈骤然放大,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韩军在线、语文网、教育在线……虚拟空间的存在意义重大,它把我立刻从庸常的现实处境中“解救”出来。思想得到了新鲜的刺激,阅读也一下子有了方向感,整个生命,在三十而立的时候,重新步入了青春期。
到2004年的时候,我开始了在职业方向上人生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自我选择。这次选择,让我从一个体制里的老师,变成了当时被称为“教育吉普赛人”的流浪者。此后,人在江湖,就像小龙女睡寒冰床一样,它让你不舒服,也让你的能力潜滋暗长。
从此,我成了一个“努力”的人。
2006年,进入新教育实验,成为第一位专职人员。大约三个月后,干国祥(全人之美课程总设计者)也来到苏州,与随后到来的马玲,组建了新教育研究中心(最初被称为新教育实验的“理论部”),这就是南明教育的前身,也可以说是南明教育的起点。
全人之美课程框架,就是那时候由干国祥在苏州提出来的。当时并没有“全人之美”这个命名,但是框架已经比较齐备了。接下来,如同大家所知道的,从“毛虫与蝴蝶”开始,十年磨一剑,研究中心在教育研究和课程开发的道路上,走了很远很远……
3
其实,我在成都的时候,就已经被干国祥洗脑了。无数个周末,两家人(经常还有其他朋友)一起喝茶或喝咖啡,坐而论道,常常就是一整天。当时他也还年轻,在我看来,是个天才式的人物。他当时大约还没有慎重考虑过文化立场的问题,准备构建的,是“全面人类学背景下的教育学”。
我经常说,“伯牙鼓琴,钟子期善听”,这一听,不觉就是十多年。
他是我在教育界遇到的唯一一位长期交流而不会令你厌倦的人。这不仅因为他的思想和研究本身宽广而深邃,更是因为他不断地处于积极的学习之中,他的学习力,令熟悉他的人惊异。因此与他交流,总能获得新鲜的启发。作为浙江绍兴人,他骨子里有师爷气质,在非常好的经营头脑,但他并没有去经营名声并成为名流,而是走了一条“少有人走的路”。我深知这绝不是损失,乃是他的过人之处。
选择进入新教育实验,可能是一次注定失败的恋爱,因为“初恋时我们不懂爱情”,这无关对错,只是志趣并不适合而已。然而选择进入新教育研究中心(即南明教育),却决定性地改变了我一生的命运。
假设我没有选择新教育实验,那么,我会成为一个非常成功且优秀的高中语文老师,包括成为专家也并不困难,几乎水到渠成。假设我选择了新教育实验,但是没有遭遇新教育研究中心(或者说干国祥),那么,我可能成为一个公共知识分子、教育写作者或名流。但是,进入新教育研究中心后,经过数年痛苦的蜕变,我成长为一个以教育研究为专长的专业知识分子。
4
我不止一次地说过,我并不适合做学术研究,我更适合写一些快意恩仇的江湖文字。但是,进入研究中心,我却无意中躺上了“寒冰床”,无时无刻不在练功。
研究中心给人的感觉,仿佛不是居住在人间,而是住在“海拔五千”以上的高山中,空气(包括学术和人际关系)都是异常纯粹而清冽的。前几日,去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讲座,在讲座前,我随手写了20本左右教育学、心理学和课程理论方面的核心经典,现场做小调查,看大家读过几本(读过一本的举手?有三个人举起手来,我就没有继续提问)。“随手写的?”现场有轻微的惊叹。然而当时惊异的是我,因为这有什么好惊叹的?我列举的图书,几乎都是研究中心共读过的,或者说反复钻研过的,而实际钻研过的经典,远不止这些,论个人阅读,那每个人都是海量了。在研究中心,人很容易自卑(“登高者必自卑”的“自卑”)。我直到现在,理论上知道自己在教育研究上的水平已经很不俗(相对而言)了,但是在内心深处,仍然是自卑的,就是在研究中心留下的“阴影”。
研究中心当然不只是读书。幸运的是,我们不必参加繁琐和行政会议,不必去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不用为发表论文而挖空心思,“不幸”的是,我们始终在战场(一线)上,必须拥有强大的战斗力,拥有解决问题的能力。既要能玄谈,也要能干活,可谓“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研究中心很早就有“魔鬼团队”的声誉,就是这样拼出来的。这同样也是“寒冰床”。干国祥的绝大多数的语文课(当然也包括晨诵、绘本课、整本书共读等),我都在现场听,一次次地听,一次次地经历内心的不平静。其他队友也表现不俗,例如马玲的晨诵课与绘本课,经常也让我非常佩服。此外,印象深刻的,还有干国祥的“问题学生诊疗”,许许多多的案例,构成了我今天分析学生案例的知识背景。
或许,研究中心验证了,我骨子里并不是读书人,只是一个“文青+愤青”而已。但既然躺上了“寒冰床”,许多时候虽不专注,不用心读书,每日里所见所闻,亦是丰富的营养。一晃十年,当初别人让我感觉到“绝望”,现在我也能让别人感觉到“绝望”了。
5
显然,这是一个选择比努力更重要的例子。
但是,研究中心的道路异常曲折,这里原因很复杂,但是超越具体的原因,或许,这就是它自身成熟所必须经历的。
一些人进来了,又离开了。来来往往的人,至今没有人怀疑过团队的水平。或许,研究中心是一个奇特的存在,它又是一面镜子,照出每一个人内在的需要。或者说,它的存在,本质上是一种拷问:你真的热爱教育,热爱学术,并愿意为此支付代价吗?
核心成员支付的代价是很高昂的,我当然也是。选择始终在,当然有道德因素,有北方人一份义薄云天,“虽千万人吾往矣”的豪气,有想为中国教育贡献一份力量的宏大情结,但更重要的,乃是看到了南明教育的研究对于这个时代的价值。就像我十多年前预言干国祥必将在中国教育史上留下很深的痕迹一样(在我看来,他早就是真正的教育家了),我也坚信,在岁月深处,我们将注定成为一个传奇。而我庆幸,我将是或者已经是这一传奇的“在场者”。
南明教育成立一年多,团队开始办学实践,揭开了新的一页。
南明教育的成立,是一次新的集结,是无声的号令。迅速地,我们汇聚了一大批这十年来追随团队,意志坚定的队员。大家喜欢孩子,热爱教育,热爱研究,热爱一种切磋琢磨的生活,因理想而汇聚,因学术而汇聚,我经常感叹,将会有多少孩子因此而受益?
6
作为总校长之一,我负责南明教育人力资源管理。
我知道,许多有梦想也有才华的年轻人,未必会选择南明教育。首先是不了解,其次,许多人在选择职业的时候,理所当然地综合考虑了地域、工资、体制等诸多因素,并作出了通常人都会做出的“理性的”选择。就像二十年前绝大多数有才华的名校毕业生,不会选择进入阿里巴巴一样。
然而我并不遗憾。才华算什么?一个人最终的成就或高度,更与他的选择相关。选择的重要性,远远胜过努力。因为它决定了你是躺在寒冰床上,还是水晶棺中。团队并不一定需要这个时代所谓的绝顶人才,更需要有一定资质,但是热爱教育,相信团队,愿意跟着团队一道修炼,去忍受修炼过程中的诸般痛苦的意志坚定的人。
因此,对于那些进入南明教育旗下学校的教师,我总有一份隐秘的祝贺。如果你缺乏理想,你未必会有大成就,没有人能叫醒一个装睡的人。但是,一旦你醒来,那么你将发现,自己的梦想,竟然拥有如此广阔的舞台可以施展!尤其在南明教育发展的初期,一个有愿望的年轻人,发展的速度会快过自己的想象。
这也同样适宜那些选择了南明教育的家长,那些不被应试教育所制造出来的恐惧气氛所禁锢的家长。应试教育制造出了大量失败者,而在南明旗下学校读六年甚至十二年,孩子将拥有怎样的人生?这又是怎样的一份礼物?从某种意义上,南明教育并不改变孩子,但他为孩子天赋的爆发,提供了非常理想的土壤。这其中隐含的巨大价值,要足够的岁月之后才能被真正地意识到。
7
回首之际,每一次挫折,都是一份丰厚的礼物。而心中的梦想,也一日日地丰满和清晰起来了。
我已经变得比较勤奋(可能在别人眼里是非常勤奋,那只是因为太多的人很不勤奋而已),但不是因为生性勤奋,而是选择改变了我,责任改变了我。幸福的是,周围已经汇聚了一大批克服种种困难加入团队的战友,多到已经很难像当初研究中心那样经常性地在一起切磋学问。在某种意义上,团队已经是多中心了。
此刻,想起里尔克的一首诗:
我象一面旗帜被空旷包围,
我感到阵阵来风,我必须承受;
下面的一切还没有动静:
门轻关,烟囱无声;
窗不动,尘土还很重。
我认出风暴而激动如大海。
我舒展开来又卷缩回去,
我挣脱自身,独自
置身于伟大的风暴中。
或许,这就是当年的我,“认出风暴而激动如大海”。
十年过去了,我还在。
此刻,我们都在,而大风渐起。
下一个十年,我们都还在吗?有多少战友,能忍受这暴风雨之前的宁静,而最终“置身于伟大的风暴中”呢?
2016年4月16日星期六
- END -